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环球热点!美国“蔚小理”的中国梦

发布时间: 2023-06-16 18:13:36 来源:汽车头条

谈及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,你会想到什么?

是奶爸专车理想,是主打用户和服务的蔚来,还是直接对标特斯拉的小鹏,亦或是正在积极迎头赶上的哪吒和零跑。无论如何定义,它们都在以各自的速度和基调,持续霸占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热度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不同于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逐渐崛起,美版 " 蔚小理 " 却过得并不如意。这其中,以 Rivian、Lucid、Fisker 为代表的的美国新势力品牌,虽然前两年通过借壳上市成功登陆 IPO,但造车慢、交付慢,资金又吃紧,发展前途仍不明朗。

有趣的是,正当他们在美国本土市场举步维艰之际,却都悄咪咪地瞄准了大洋彼岸的中国。

不久前,Lucid 邀请了前蔚来和集度汽车高管朱江加入,负责中国市场业务。同时,另一家 Fisker 也宣布,年内将在中国开设交付中心,从明年开始在中国建厂、投产、卖车。尽管 Rivian 还并未在近期有具体打算,但其进入中国市场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。

或许是受到了特斯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启发,美国新势力品牌纷纷开启入华之旅。只不过处在当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市场,留给这些 " 外来和尚 " 的机会究竟还剩多少?

美版 " 蔚小理 " 排队来华

首先,号称 " 特斯拉杀手 " 的 Lucid, 不仅创始人团队都来自特斯拉,与中国的渊源也是颇深。

不仅是因为其投资股东背后有着中国企业青云创投和北汽、贾跃亭(已卖出)的身影,更在于 Lucid 想进入中国市场的野心,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
早在 2021 年 11 月在财报中,Lucid 就曾明确表示计划 2023 年进入中国市场。到了去年年底,Lucid 入华的速度明显加快,开始陆续招人。从招聘信息来看,Lucid 当时的招聘岗位涉及软件工程、公共政策、法律顾问、本地化工程、数字化、物流、供应、住宅充电产品等多个领域。

直到 6 月 7 日,前集度汽车负责用户发展与运营的副总裁朱江被媒体曝出,已经加入美国造车新势力 Lucid,负责中国市场业务。而朱江更是表示,Lucid 刚刚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。

其次,与 Lucid 有着类似经历的 Fisker,也同样被称为 " 特斯拉杀手 ",并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。据悉,Fisker 在发展初期,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,后被中国零部件巨头万向收入囊中。有了资本的借助,2016 年卷土重来的 Fisker 专心做纯电,推出 Ocean SUV 对标 Model Y。

几乎是朱江入驻 Lucid 的档口,Fisker 也在同一时间宣布计划在中国开设交付中心,并在 2024 年一季度开始其 Ocean SUV 的交付。此前,Fisker 高层频频到访中国,并在上海会见了官员和商界大佬,对话内容多集中在汽车供应链、物流、仓储和未来生产发展方面。

Fisker 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亨利克 · 菲斯克(Henrik Fisker)乐观估计:" 我们预计中国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重要增长市场,并相信我们的汽车将非常有吸引力。"

最后,相比于 Lucid 和 Fisker 对于中国市场的迫切,已经有两款量产车的 Rivian 则更为靠谱,走得相对稳重。对于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的重大决定,还并未在近期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说法,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这样的打算。

2020 年,Rivian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.J. 斯卡林奇曾表示,计划 2022 年在欧洲销售纯电 SUV,而后进入中国市场。除了曾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 " 长期增长战略 " 中提及有关进军亚太市场的说法,同时,Rivian 还传出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,只不过也就没有了下文。

无论是否真得能如愿进入中国市场,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,这三家美国造车新势力无一例外地在未来规划中提及:产品对标特斯拉,市场则押宝中国。

能否复刻下一个 " 特斯拉 "?

要说这些美国新势力品牌不眼馋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毕竟亏了十几年的特斯拉,直到抓住中国这颗救命稻草,才实现逆袭。纵观近年来这三家造车新势力品牌的发展,亏损仍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儿。

今年第一季度 Lucid 营业收入为 1.494 亿美元,亏损则是达到了 7.795 亿美元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亏损进一步加大,甚至不得不裁员 1300 人左右以求降低成本。而相比于巅峰时期的 914 亿美元市值,如今 Lucid 市值已跌去近 85%。按照品牌高管的话说,目前公司的现金够支撑公司到 2024 年,并不是非常乐观。

而 Fisker 的境况比 Lucid 也好不到哪里去,尽管亏损只有 1.2 亿美元,但考虑到其连量产交付都没开始,这个亏损并不值得骄傲。更为紧迫的是,官方曾对外宣称 Ocean 的订单已经搞到 6.5 万个,可产量跟不上订单量的难题依然困扰着 Fisker。

难怪亨利克 · 菲斯克会说:" 我相信我们最早明年就可以在中国启动并运行生产,每年可能增加 7.5 万辆 Fisker Ocean 的产能 "。

这三家车企中,Rivian 则是最为乐观的。一季度生产了 9395 辆车,交付了 7946 辆;营收 6.61 亿美元,净亏损 13.5 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 15.9 亿美元有所收窄。依托于销量的稳步提升,以及亏损数额的差距拉小,Rivian 对于求生的迫切并不如前两家。

事实上,如同中国造车新势力杀出一个理想汽车,美国的造车新势力也仅有特斯拉突出重围。投资者做空、股价跳水、市值跌破净资产是当下新势力品牌们不得不面对的命运。在《美国汽车新闻》调查的 10 家造车新势力中,只有 4 家手头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一年或更长时间的运营费用。

由此,它们将未来命运的赌注押在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——中国。在他们看来:" 中国对高品质的传统国际汽车品牌的接受度一直很高,政府政策和消费者行为都在迅速转向电动化。"

着眼于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来看,渗透率超过 30% 之后,明显开始呈现出疲态。今年 5 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60%,乍一看这个数字还不错,但对比 2021 年的 158% 和 2022 年的 93%,增速明显在放缓。

处在越来越内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有的企业卷出腹肌,有的卷出了局。当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还在为资金和销量摸爬滚打之时,美国 " 蔚小理 " 又来分一杯羹,到底能掀起多大的水花?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随机阅读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热门资讯
财经